业务领域
警惕黑客追款新骗局最新话术手法解析与防诈指南必读
发布日期:2025-04-07 02:58:05 点击次数:69

警惕黑客追款新骗局最新话术手法解析与防诈指南必读

随着AI、VOIP、深度伪造等技术的普及,诈骗分子不断升级“黑客追款”类骗局,利用技术漏洞与心理操控实施精准诈骗。结合近期公安部门通报及反诈研究,以下是当前高发的技术型诈骗手法及应对策略:

一、最新话术手法解析

1. 伪造身份与深度伪造技术结合

  • 冒充公检法/银行追款:通过VOIP技术篡改来电显示为官方号码(如“96110”“955XX”),谎称“账户异常需转账至安全账户”或“涉嫌洗钱需缴纳保证金”,辅以伪造的逮捕令、冻结令等虚假法律文书,甚至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视频通话,增强可信度。
  • 案例:长沙警方通报,有受害者因接到“银行客服”视频电话(实为AI换脸),10分钟内被转走50万元。
  • 2. 远程操控手机技术

  • 木马程序入侵:通过钓鱼链接或伪装成“社保认证”“数字人民币”的APP,诱导下载含木马的程序,远程开启USB调试模式或无障碍权限,直接操控手机转账并删除银行通知短信。
  • 共享屏幕窃密:以“协助关闭网贷额度”为由,诱骗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,实时窃取短信验证码。
  • 3. AI拟声+精准话术

  • 模仿亲友/领导声音:通过社交媒体或公开渠道获取目标声音样本,合成语音后以“紧急借款”“项目转账”为由要求汇款,成功率极高。
  • 案例:深圳某企业财务人员被AI合成的“董事长”语音指令诈骗,损失200万元。
  • 4. 新型“技术追债”陷阱

  • 谎称“黑客追回资金”:针对曾受骗的群体,声称可通过技术手段追回损失,要求支付“服务费”或密码,形成二次诈骗。
  • 二、防诈指南:技术防御与行为规范

    1. 技术层面筑牢防线

  • 关闭高危功能:禁用手机“开发者模式”“USB调试”及“未知来源应用安装”(设置→系统→开发者选项)。
  • 安装反诈工具: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,开启“诈骗预警”功能;使用具备远程锁机能力的安防软件(如360手机卫士2025版)。
  • 2. 信息核实三原则

  • 官方渠道验证:任何涉及转账的要求,均需通过官方电话、APP或线下网点确认,警惕“转接”“保密”话术。
  • 警惕“屏幕共享”请求:银行、公检法机构不会要求共享屏幕操作。
  • 3. 资金保护措施

  • 启用延迟到账:微信/支付宝设置“24小时延迟到账”,为追回资金留窗口期。
  • 隔离账户管理:大额资金存放专用账户,不与日常消费账户混用。
  • 4. 应急响应流程

  • 立即冻结账户:发现被骗后,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并报警,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截图等证据。
  • 取证关键步骤:切勿自行恢复手机出厂设置,需携带设备至公安机关提取木马程序痕迹。
  • 三、高风险群体与场景警示

  • 重点人群:中老年人(易轻信“安全账户”话术)、企业财务人员(大额转账权限)、网购用户(易陷“退款诈骗”)。
  • 高危场景
  • 接到“+”“00”开头的境外电话;
  • 收到含链接的“积分兑换”“快递丢失”短信;
  • 社交媒体陌生账号主动提供“投资内幕”“追款服务”。
  • 四、技术与意识双重防御

    当前诈骗已进入“技术+心理”双重攻击阶段,仅靠传统防骗意识难以应对。公众需同步提升技术防护能力(如阻断远程操控)与信息甄别意识(如识别深度伪造),同时关注公安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(如国家反诈中心微信公众号)。牢记“三不”原则:不轻信陌生指令、不泄露验证码、不点击可疑链接,方能有效抵御新型技术诈骗。

    如需了解更多反诈技巧,可参考国家反诈中心官网或拨打96110咨询。

    友情链接: